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
3 4 5 6 7 8 9
10 11 12 13 14 15 16
17 18 19 20 21 22 23
24 25 26 27 28 29 30
31
最 新 评 论
专 题 分 类
最 新 日 志
最 新 留 言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友 情 连 接
博 客 信 息


 
 
   
 
 
岱山初中教研组校本教研开展水平对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调研
[ 2009-5-15 22:47:00 | By: 我来自酒坊 ]
 

前言:这是我今年申报的调研课题方案,可惜没有成功。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,但上级没有反馈其中的原因,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改进。现在我把它放在我的博客上,希望路过的各位,如果有兴趣阅读的话,请提几条意见!谢谢!

 

岱山初中教研组校本教研开展水平对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调研

、理论依据

总所周知,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,在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的同时,还需要教师对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积累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学者王邦佐在《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》一书中,给出了“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”,其纵向分“处理教学内容能力”、“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”、“教学组织管理能力”、“语言表达能力”、“教学科研能力”、“教学机智”、“与学生交往的能力”七项,横向分“大学前”、“大学期间”、“职后”三个阶段。根据他的调查与分析,认为教师各种能力的形成期主要都在职后(平均情况:大学前约为22%,大学期间约为13%,职后约为65%)。他的这一发现既为我们今天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,也证明了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与重要性。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,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而言,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。

国家教育部在20034月也非常明确地指出 “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”,即“校本教研”。同时也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。一所学校如果能依托先进教育理念,突出校本实际,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,让教师有机会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,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,以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,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,不断变革教学方式,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,最终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。

因此,要在学校层面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与追求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“校本教研”在教研组的开展情况。因为学校教研组既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最基层组织单位,也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者。同时,教研组作为教师直接面对的、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组织,是教师行为的近身环境,教师在这里交往、备课、批改作业、问题讨论、信息传递、思想交流。教研组的支持对教师成长来说,是日常的身边的重要支持。一名教师能否在专业上尽快冒出来,领先于其他教师,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研组是否对其关注、是否给予其机会有很大的关系。而一名教师如果被教研组认可,就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其专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。

二、现实困惑

岱山初中自20057月撤并成立后,为尽快创立岱初品牌,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目标,上级有关部门对原有撤并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优化组合,使岱初各学科组均实现了教师资源的最优化配置。如果从教师当时的专业水平来评价,那时岱山初中各学科组基本是处于同一起点,差距极为微小。而经过三年后的发展,虽然各学科组及教师均有了一定的进步,但因进步的程度不一,各学科组出现了差距,各学科教师间的专业水平出现了分化。具体表现如下:

一是某些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较快,现已位居全县前列。同时这些学科教师的个人教育实绩也相对均衡,形成了集团优势。而其他学科却仍在“原地踏步”,除个别教师的教学实绩突出外,其余大多变化不大。

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的课堂业务水平突飞猛进,多人在各级各类课堂业务竞赛中获奖,并且能够作为“专家”在兄弟学校上展示课,或做经验交流,在县内闯出了一定的知名度。而其他学科则相对较为沉寂。

三是某些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持续给人带来惊喜,有论文获得国家级奖项,并在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。课题研究参与面广,课题立项多。而其余学科教师对此兴趣不大,基本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。

    为何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差距?尤其在相同的学校环境、制度文化、目标要求和接近的起跑线上。按照王邦佐教授的理论,我们主要从教师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积累的角度进行关注,即从校本教研在教研组的开展状况与开展水平,来探究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影响与作用。进而优化校本教研在教研组的实施,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,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。

三、实施条件:

    岱山初中自成立以来,学校对校本教研活动向来高度重视,开展水平比较高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并且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,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。而本调研课题的进行,将能为下一阶段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,从制度制订、组织建设、活动内容等层面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供有益的见解。因此,学校十分支持本调研课题的开展与实施。

    参与本调研课题的老师,既有学校的班子成员,也有教研组长和普通教师,这保证了调研的全面性与真实性,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校校本教研在教研组的开展进行全面的描述,并展示这些开展状况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影响与作用。同时,这些参与老师,对自身的要求较高,渴望通过校本教研让自己的教研水平更上一层楼,对本调研课题有很高的参与热情;最后,这些教师基本均参与过课题研究,指导过学生的社会调研活动,了解调研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。人际关系和谐,在教师中拥有广泛的人缘,将十分助于调研活动的开展。

   四、实施步骤

   1、认真学习有关调研课题的知识,基本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、发放、回收等内容,了解数据统计的相关知识。

   2、力争能在专家的指导下,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,制订出科学、规范的调查问卷和完备的调查方式与方法。

   3、在学校的帮助下,实施课题调研。

   4、回收、统计调研内容,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。

   5、分析调研内容与调研数据,探究其中的原因与改进的建议,最终形成调研报告。

 

 
 
发表评论:
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天涯博客欢迎您!